常規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.約半數病人有無嗜酸性細胞增高的白細胞增多,開始時血沉常升高.盡管在21%的病中可發現阻塞性障礙[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(FEV1 /FVC)<70%],且肺功能偶可正常,但肺功能檢查常顯示為限制性障礙.靜息及運動后低氧血癥常見.
胸部X線示伴正常肺容積的雙側性彌漫性肺泡性密度增高陰影.陰影呈外周性分布,也可發現類似于被認為是慢性嗜酸性細胞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現.極少見情況下,肺泡性密度增高陰影呈單側性.反復性游走性肺部陰影常見.表現為線狀或結節狀間質性陰影少見.肺HRCT掃描顯示斑片狀氣腔實變,毛玻璃樣陰影,小結節陰影以及支氣管壁增厚和擴張.斑片狀陰影在肺外周更常見,常位于肺底部.CT掃描比胸部X線能顯示更廣泛的病變.
肺活檢顯示小氣道和肺泡管內大量肉芽組織增生,伴肺泡周圍慢性炎癥.灶性機化性肺炎(即一種BOOP類型)是一種對肺損傷的非特異性反應,亦可繼發于其他病理過程,包括隱球菌病,Wegener肉芽腫,淋巴瘤,過敏性肺炎和嗜酸性細胞性肺炎.
特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一般使用藥物治療。機化性肺炎,即目前的隱因性機化性肺炎。原因尚不明確,但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。診斷依據的是臨床-放射學-病理學。肺部組織學檢查是診斷的基礎。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在0.5-0.75mg/kg之間。2-4個星期后開始減少。一旦確診,應及早進行治療。病人對糖皮質激素的反應通常很好,也很快。早期處理可以減少機械通氣的發生。
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:診斷依據病史、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,通常表現為對治療無反應的肺炎。1.癥狀和體征:起病緩慢,持續呼吸道癥狀,魔術貼羅音、全身不適、體重減輕。2.血象:血沉增加,白細胞輕度至中度增加,中性粒細胞增多,C反應蛋白陽性。自身抗體通常為陰性或弱陽性。BALF檢查顯示巨噬細胞減少,出現“空泡樣”變化。3.胸部影學:“典型表現為雙側肺泡不透明浸潤,類似肺實變或肺炎。
支氣管炎需要血常規檢查、痰涂片檢查、痰培養、血清病原學檢查、X線檢查。診斷依據是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有助診斷,一般情況下,咳嗽、咳痰或伴喘息,每年發病3個月,連續2年或以上者,患支氣管炎可能性比較大。做X線胸片如果發現肺紋理增粗、紊亂,呈網狀或條索狀,有斑點狀陰影,可能患有支氣管炎。如果發現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,存在細菌感染,也可能是支氣管炎。
支氣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同時要保證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入。食物清淡細軟,少食多餐半流食,保證足夠的能量和優質蛋白質攝入。建議以碳水化物為主,蛋白質為蛋、肉類、牛奶等。咳嗽是一種消耗體力的體質,要多吃卡路里和高蛋白,如果不能保證吃的話,吃藥也不是很好,要維持身體的基本能量,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疾病。
急性支氣管炎一般不需要輸液,如果急性支氣管炎,長期不愈,反復發燒才考慮輸液治療。急性支氣管炎,一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患者會出現鼻塞,流鼻的癥狀,如果患者身體比較健康,具有一定的抵抗力,可以口服藥物進行治療,比如頭孢類和大環內脂類藥物,對于急性支氣管炎效果非常好。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并且,且血象檢查白細胞數量已經達到一萬或兩萬,中性粒細胞偏高的現象,我們才建議輸液治療。
支氣管炎輸液治療通常需要7天。如果是細菌感染的支氣管炎,治療的時候用抗菌藥物治療,比如青霉素類或者環內酯類,也可以用頭孢菌類的藥物進行治療,大多數的病人只要口服抗菌藥物就可以治愈,如果癥狀嚴重,需要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治療。在治療期間要多喝溫開水,多注意休息,不要過度的勞累飲食以清淡為主,少吃辣椒刺激性食物,也要禁止吸煙喝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