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置換術后可以通過踝關節的屈伸活動進行勾腳抬腿鍛煉。關節置換手術后要做勾腳抬腿訓練,也就是直腿抬高,通常在手術后的第二天,病人的雙腿要彎曲,用來固定骨盆,病人的雙腿屏息,然后抬起雙腿,讓腳跟離開地面30厘米左右,保持5-10秒,然后慢慢放下來。訓練組的數量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,輕的病人,最少要做3組,每組10-15組,每次訓練結束后休息30秒,一天做2-3次。
膝關節置換術后的翻修應明確假體松動、感染、假體周圍骨量丟失、假體周圍骨折等。翻修需要在首次手術中移除假體,同時檢查關節內部是否有感染。如果沒有感染,可以將新的義齒直接移植,細菌性感染主要有低毒性細菌感染和高毒性細菌感染,急性和慢性感染。急性炎癥,可在一期內進行新的關節置換。長期感染,應首先置入支架,達到手術適應癥后,再進行移植。
在不疼痛的狀況下適當活動鍛煉肌肉力量,避免爬山爬樓梯等勞累狀況,訓練可以靠墻深蹲,提踵,直腿抬高等鍛煉肌肉力量和關節功能,全面營養適當補鈣多曬太陽,配合中西醫藥物活血通絡治療,如果疼痛嚴重不緩解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磁共振。
對于進行了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來說,術后的康復運動尤為重要。術后1-2天可以保持坐位一段時間,以促進血液循環,防止血栓和組織粘連的出現;術后3-14天的鍛煉重點是膝關節的活動度,可以進行坐位膝關節屈伸練習;出院之后,仍然要堅持進行康復運動,以增強肌肉力量為主要的目的,但要要注意要避免過度的運動,以防產生負面效果。
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應用以下方法進行康復訓練:1。肌力訓練,手術后第12天進行術側膝關節周圍肌肉的等長收縮,以及術側髖關節、踩關節適當的抗阻訓練。先從屈髖、伸膝姿勢開始,直至屈髖、屈膝姿勢。在關節無痛、患者可耐受的條件下增加阻力。2。步態訓練,站立相訓練主要訓練患者的髖伸展,膝關節屈曲、伸展控制,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的協調運動,以及患側下肢的承重訓練。
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鍛煉強度不能太大,每天步行7000步。
1、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,以關節功能、活動角度、關節柔韌性、力量適度為主要訓練目標。
2、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6個多月,主要以力量和耐力為主,但不推薦使用強度來增加磨損,除非是運動員。
3、關于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運動強度,就是堅持每天運動的強度和力度,保證不出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