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髕骨骨折等傷口完全恢復后通常一個月左右,可以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。小兒做了髕骨骨折,做了內固定,就可以不用石膏固定和制動了。
術后患者可以進行膝關節的屈曲功能訓練,只要傷口不痛就可以進行。
骨折等傷口完全恢復后,6周做X光片,觀察骨折取內固定后的狀況,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,并建議小兒進行下床運動。
在臨床上,髕骨骨折不管是通過保守療法或外科療法,都要在符合臨床痊愈條件之后,再進行功能性運動,通常三個月之后,病人就可以進行功能性運動了。
如果不符合治療條件,早期進行功能性訓練,很容易出現二次骨折。此外,骨折后的復原力也不同,需要定時去醫院做檢查,以便進行功能訓練。但是,正常情況下,三個月之后是不能進行功能訓練的。
髕骨骨折消腫一般需要1周到2周才能消腫。
髕骨是髕骨系人體中最大的籽骨,呈三角形,而髕骨骨折一般會伴有軟組織的損傷,患者損傷后,可能會使血液循環出現障礙,伴有疼痛、腫脹現象。在損傷的48小時內,患者可以對局部進行冷敷處理,一般能促進血管收縮,而48小時后,還可以熱敷處理,同時要抬高患肢,一般可以有效的減輕腫脹、瘀血的情況。
在病情的恢復期,也可以配合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,有利于病情好轉。
髕骨骨折一般需要1~8周的時間才可以抬腿。
髕骨骨折后,抬腿的時間取決于治療方式及手術所用的材料,一般需要1~8周的時間。在內固定穩定,傷口恢復正常,活動時不會感到疼痛,可以進行直腿抬高功能鍛煉。想要鍛煉股四頭肌,可以先把膝蓋伸直,然后把下肢抬到床上,保持45度角,讓股四頭肌繼續收縮,如果有疼、酸軟的感覺,可以先放下來休息,然后再做第二次。
髕骨骨折時,如無移位,則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療,前期通常需要每周復診一次,復診時觀察患者下肢腫脹、是否有深靜脈血栓、肢體末梢血運,并拍攝x光片或CT了解骨折是否移位。一旦發現有不愈合和關節內積液等癥狀時,要及時進行切開復位或鋼絲接骨板內固定術。
術后6-8周開始行膝關節主動活動;12周可恢復正常工作。晚期可在2周左右復診,如手術治療髕骨骨折離院后,建議在一個月左右門診復診,需拍片以了解骨折對位,并交待病人怎樣進行功能鍛煉、注意事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