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內,屬急性期,這個時期就是必須有良好的休息,目前還沒有絕對臥床休息的要求,但切忌過度疲勞,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動一下,此種狀況仍應以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為條件。對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過度勞累,這樣才能夠讓心肌恢復到正常狀態。心肌梗死后1個月內均不能做勞累活動,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務為主,這也未嘗不可,但切忌過度疲勞,忌情緒激動。如果癥狀嚴重,患者一定要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、調脂和穩定斑塊的藥物,增加冠脈供血,控制心室率等藥,也要經常到醫院復診。
另外,還要注意不要吸煙和酗酒,這樣會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,也不利于身體健康。
預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、服用藥物等。
心肌梗死的發病機理是由心臟供血的動脈,也就是冠狀動脈,在動脈硬化的同時,還會出現血栓,因此,要想防止心肌梗塞,就必須要防止動脈硬化。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中進行調整,同時還可以用藥物進行調理。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保持飲食清淡,同時還可以遵醫囑使用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,有利于降血小板、提高血液循環等。
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方法有:調整血容量,入院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,前3天緩慢補液,注意出入量平衡。合并治療,肺水腫時應吸氧,靜脈注射。藥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持下行直接PCI,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于PCI,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。
患上心肌梗死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有:介入治療,球囊擴張使冠狀動脈再通,必要時置入支架,急性期只對梗死相關動脈進行處理。對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論發病時間都應行直接PCI治療。一般治療,無并發癥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-3天,吸氧,持續心電監護,觀察心率、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,低血壓、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。
心肌梗死最好發部位通常是前壁、旋支。
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,屬于較為嚴重的情況。從臨床數據來看,心肌梗死好發于前壁、旋支。因為前壁是心臟活動最大的部位,如果前壁有前降支供血,那么前降支的血管阻塞,會造成前壁較大面積的心肌壞死,從而引起心臟的收縮功能不全,有可能發生并發癥,預后通常也會很差,比如前壁的心梗,要及時治療,及時疏通血管,降低并發癥。
一般來說,pci術后心肌梗死可能是以下原因:
PCI術后的心肌梗死是指患者進行閉塞或狹窄處血管行支架植入后,再次出現的心肌梗死。可能是血管內膜的損傷可以誘發有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形成;或是血管行介入治療時,對分支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壓迫,導致血管閉塞而造成的。
患者平時應多休息,不要勞累,應該適當運動,比如慢跑、游泳等,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營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