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為胸痛性質。
不穩定性心絞痛與典型心絞痛相似,但疼痛更為劇烈,持續時間為30分鐘左右,睡眠時偶有發生,經臥床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物后,胸痛癥狀可短暫緩解。若未完全緩解的心電圖則表現為ST段壓低或抬高,且伴有T波倒置,待心絞痛緩解后波形即恢復正常。應注意是否為不穩定型心絞痛,該疾病嚴重時會發展為急性心肌梗塞,恐發生猝死。
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主要有藥物治療、介入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主要有抗血栓、抗心肌缺血、降脂、改善預后等。抗血小板療法(阿司匹林,硫酸氫氯吡格雷,西洛他唑),抗凝劑(黃達肝葵鈉,比伐盧丁)。
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藥物有:硝酸鹽類藥物、鎮痛劑、β受體阻滯劑、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。其它的藥物有: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(ACEI不能承受)。
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種表現,常表現為胸痛、心電圖短暫性改變、心臟標志物異常等。
心絞痛是冠心病發作時比較常見的類型,由于不同的發作表現不同,很多人不容易發現,不穩定型心絞痛胸部不適的性質與典型的勞力性心絞痛相似,通常程度更強一些,經常被描述為疼痛可持續長達30分鐘,偶爾可以將患者從睡眠中痛醒。
心絞痛發生的頻率、嚴重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,出現靜息型和夜間型的心絞痛,胸痛放射至新的部位,發作時有出汗、惡心、嘔吐、心悸和呼吸困難等,也是不典型心絞痛的典型表現。
通常來說,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主要包括體格檢查、心電圖、平板運動試驗、冠狀動脈造影等。
不穩定型心絞痛需要做體征,心音低沉、心跳增大,可以通過心電圖、ST值、T波倒置、心肌酶譜、肌鈣蛋白、血糖、血脂等生化指標來確診。如果心電圖上沒有發現心肌缺血的征象,那么就需要進行平板運動試驗,或者是冠狀動脈造影。
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輔助檢查通常是心電圖檢查。
心電圖是一種最簡便、最實用的方法,它可以檢測到st段的水平或下斜向下移動,還可以觀察到t波反轉。最關鍵的是,在出現心絞痛癥狀的同時,心電圖通常會發生變化,而在疼痛消失后,心電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。這是心絞痛的一個重要指標,還可以通過化驗血液、心臟彩超、心臟核素、冠狀動脈造影等進行檢測。
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癥狀是由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的特點決定的,即急性期的心絞痛發作頻率高,程度高,持續的時間長,在睡眠狀態下容易引發心絞痛,而在這一個多月來,近期剛進行的輕度的身體運動可能會引起。對于曾經患過穩定型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冠心病、運動測試等患者,即使沒有ST-T段變化,也可以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。心肌梗塞后不穩定性心絞痛是在心肌梗塞后兩個星期內出現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