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和腎臟病的關系是原發性高血壓病導致腎損害,另一個是腎臟疾病導致繼發性高血壓,很多腎臟疾病也會導致血壓升高,慢性腎小球腎炎,慢性腎衰竭以及腎動脈狹窄等。
腎病與高血壓有一定的相互關系,具體分析如下:
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病變,腎臟血管變窄,這是導致尿毒癥的主要病因。在血壓高的時候,尿蛋白升高可能是腎的疾病,也可能是腎功能下降,或者是全身的血管的損傷。腎和腎的血管出現問題后,腎素分泌會增加,從而引發身體各處的細小血管的抽搐,從而造成小動脈的阻力增大,從而引發高血壓,無論是由腎病引發的高血壓,抑或是由高血壓引發的,所以兩者的關系比較復雜。
鑒別高血壓與糖尿病腎病的依據大致如下:
1.病史。高血壓腎病在病史上,高血壓腎病有較長的高血壓病史,在年齡上多見于中老年人,尤其是老年人。糖尿病腎病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,甚至糖尿病家族史;
2.眼底變化。高血壓腎病患者多為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,糖尿病患者多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;
3.蛋白尿。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的蛋白尿一開始是不多的,即使是后期24h尿蛋白定量也一般不超過2g。糖尿病患者一開始是間斷微量的白蛋白尿,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大量蛋白尿或低蛋白血癥,并且患者水腫明顯。
高血壓腎病指的是因高血壓導致的腎臟病變,其主要因素是高血壓導致腎小球微動脈血壓過高出現血管硬化,導致血液內的蛋白漏出到尿里,持續漏出可導致腎臟永久性過濾功能障礙,嚴重的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即尿毒癥。高血壓5至10年以上的患者,如長期血壓控制不好則需密切關注腎功能。如出現小便泡沫增多或出現乏力、腰痛等癥狀,應及時進行檢查治療。
一般情況下,高血壓引起腎病要控制血壓,血壓控制平穩,可以減少很多并發癥的發生。除了在服用降壓藥物以外,在飲食方面也要進行調整,做到低脂低鹽,少吃含鹽分比較多的食物,含鹽量過高會使血壓升高,還會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通常要遵醫囑運用降血壓類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氫氯噻嗪等。具體情況,患者還是需要前往醫院就診,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。
糖尿病腎病臨床以大量蛋白尿為主要表現,甚至腎病綜合癥水平的蛋白尿,沒有或很少血尿,最后出現腎功能不全,并發癥多而重,進展速度快。高血壓腎病常見的是腎小動脈良性硬化癥,因腎小球入球小動脈自我調節能力強,所以早期臨床表現主要是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,夜尿頻多,以血尿為主,沒有或極少量蛋白尿,腎功能損害晚,進展緩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