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顫必須服用抗凝藥,因為房顫時心房會喪失其原本的收縮功能,血液在心房內很容易因為瘀滯,而在左心房里有個結構叫做左心耳,在那里減慢的血流容易形成血栓,而形成血栓,一旦血栓脫落可以伴隨著血液到全身各處,最危險的是容易發生腦梗塞。房顫治療主要目的是控制快速心室率以及防止血栓形成,預防腦卒中。其中防止血栓形成預防腦卒中就需要服用抗凝藥物。
患有房顫的患者可以選擇華法林,達比加群,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來預防血栓的形成。
華法林是臨床上常用的抗凝藥物。華法林的抗血栓效果比較好,達到60%-70%的效果,對于還沒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來說,一般都可以使用。房顫是由于心房失去有效收縮而導致血液淤積在心房內,從而形成血栓。血栓脫落后會隨血液循環流向全身不同部位,造成不同部位栓塞,嚴重時可導致腦梗塞,肺栓塞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建議房顫患者盡早使用抗凝藥物,以預防血栓形成。以上方案僅供參考,具體使用方法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服用。
房顫并發體循環栓塞的危險性很高,最常見的體循環栓塞就是腦栓塞,俗稱中風,栓子來自左心房,主要集中在左心耳,因為血流受阻,心房失去了收縮力,很容易形成血栓。持續性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殘,所以房顫患者需要進行抗凝治療。對于非瓣膜性心臟病患者,需要根據評分,對患者進行危險分層,然后再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藥物。
持續性房顫是否吃抗凝藥,需要視情況而定,具體分析如下:
持續性的心房顫動是否要服用抗凝劑,要進行血栓栓塞的危險評估。在評分時,要注意患者65歲以上,有沒有外周血管病變,有沒有中風病史,有沒有心力衰竭,有沒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。如果出現兩種以上的情況,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物,如:華法林、利伐沙班、達比加群等。
一般情況下,初發房顫病人需不需要抗凝取決于病人血栓卒中危險,需采用chads-vasc評分系統,通常根據病人年齡、性別因素、有無心功能不全、有無外周動脈硬化及其他血管疾病、既往有無腦卒中病史、有無并發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做出判斷。
如果是2分以上,則血栓風險較大,應該及時進行抗凝治療;對于已經發生了靜脈栓塞或者動脈栓塞的患者來說,其凝血功能異常是導致出血的主要原因,需要抗凝;而對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而言,其凝血功能障礙并不是引起出血性梗死的重要因素,則不需要抗凝。如血栓評在0分及1分時,血栓形成的風險低,可根據情況暫時不抗凝。
心房顫動臨床常規使用的抗凝藥物通過抑制VK途徑達到血液抗凝作用,屬于目前業內抗凝金標準,副作用為凝血機制異常。要根據HAS-BLED評分,即高血壓、年齡、性別等因素進行評價。對于易出血者不能使用抗凝藥物,要進行外科左心耳結扎和左心耳切除,內科進行左心耳封堵術,兩者效果相當,切除可能發生血栓的左心耳,達到預防腦卒中的目的。